“吸吮” 不读xī yǔn, 很多人都读错了,正确读音是什么?又是什么意思呢?

“吸吮” 不读xī yǔn, 很多人都读错了,正确读音是什么?又是什么意思呢?

吃过肯德基的朋友们都知道,它有款产品叫“吮指原味鸡”,味道如何,各花入各眼。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吮”的读音,因为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吮”的发音

“吮”字的发音,不少人会误将“吮”读作 yǔn,但实际上,它的正确读音是 shǔn。

“吮”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从口,允声。口表意,与嘴巴的动作有关;允表声,提示了其读音与“允”字相近。

“吮”的释义

“吮”字的基本含义是用嘴含吸、缓饮。这一动作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婴儿(包括其他哺乳动物)吸吮母乳,这是生命伊始的本能行为。

《说文解字》中说:“吮,欶也”,《广韵》中说:“舐也”,都明确定义了“吮”与吸、舐等动作的关联。

随着语言使用的发展,“吮”字的含义也逐渐被引申为其他含义,它不仅可以指代直接用嘴吸取液体,还可以用于描述通过其他方式吸取精华、汲取养分的过程。

比如,在文化传承中,我们常说要“吮吸”传统文化的精髓,这里的“吮”就超越了具体的物理动作,而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行为,表达了对知识、智慧和艺术的深入汲取与领悟。

成语“吮痈舐痔”中,“吮”被用来比喻那些为了私利而不择手段、卑躬屈膝的行为。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某些人为了权势和利益,不惜做出极端讨好行为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起源演变

从字形的演变来看,“吮”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小篆中,“吮”字由形旁“口”与声旁“允”构成,这种结构清晰地展示了其作为形声字的特点。口旁的形象如同一个张开的嘴,直观地表明了与口部动作的紧密联系;

“吮”字的起源还可以从更古老的文字形式中寻找线索。它与“欶”字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从“欶”(读shuò)字分化而来。在甲骨文中,“欶”的形象仿佛一个人上半身不由自主地贪婪吸吮,这种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吸吮动作的原始状态,也反映了古人对这一动作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描绘。从“欶”到“吮”的演变,不仅是字形的调整,更是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规范。

古籍记载:

在古代典籍中,“吮”字频繁出现,展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一动作的理解和运用。

《韩非子·备内》中提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这里的“吮”描述了医生用嘴吸出伤口中的污血以帮助治疗的行为,体现了古代医疗实践中的一些独特方法。

在一些古文中,“吮”字被用来表达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关爱。如“母病吮癰”,描述了子女在母亲生病时,用嘴吸出母亲身上的脓疮,以减轻母亲的痛苦,体现了孝道观念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吮”字还出现在许多诗词歌赋中,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描绘场景的重要词汇。

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诗句“吮玉液兮止渴,齧芝华兮疗饥”,用“吮玉液”来表达用嘴吸取玉液解渴的情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

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里的“吮血”则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通过夸张的手法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蜀道之难和途中的危险。

白居易的诗句“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效死”中的“吮创”,则是吸吮伤口以缓解痛苦的意思,体现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扶持,尽管是在残酷的环境下,依然展现了人性的温暖。

现代语境中,吮还是被广泛应用,只是可能有人会用但却不知其正确发音,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仅于吮字。 今天的“吮”字你学会了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