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汉俳的越境、交流与互动

俳句、汉俳的越境、交流与互动

本报讯 3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跨文化论坛”第十六讲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王众一应邀作题为“俳句、汉俳的越境、交流与互动”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玉宏致辞,文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作总结。

刘玉宏表示,王众一先生及其主编的《人民中国》杂志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人民中国》以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策划推出“俳人笔下的节气与花”系列专栏,对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王众一专注国际传媒、大众文化、中日电影、翻译理论与实践等领域研究,近年尤其致力于汉译日本俳句、川柳,并从事俳句、汉俳创作。在讲座中,王众一从俳句的历史讲起,说明俳句是从日本古典和歌衍生而来的一种诗歌形式。进而以丰富的实例和创作、翻译经验,向大家展示了俳句和汉俳的诗歌形式、表达特点、创作技巧,以及俳句汉译过程中难免会遭遇的意义不对等和诗歌翻译的终极不可能性等问题。他表示,俳句受到我国唐宋诗词意境以及禅宗的影响十分显著,江户时代以松尾芭蕉为代表的俳句创作由此形成了“闲寂”的审美风格。而到了战后,俳句取得重大发展而越趋国际化,影响了包括罗兰·巴尔特、埃兹拉·庞德、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等一批诗人学者的创作。接着,王众一又向大家介绍了汉俳的来龙去脉,从赵朴初在1980年接待日本俳人协会第一届访华团时创作的三首汉俳,上溯至20世纪30年代诗人陆志韦写作的俳句作品,及至近年来中国民间自发的汉俳创作,由此提出汉俳创作早已深植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土壤。

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谭佳主持。在对谈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董炳月对“五四”时期中国作家接受俳句的时代背景作了补充说明。他认为,“五四”时期诞生的“小诗”正是受到泰戈尔诗歌以及俳句、和歌的影响,应当将对俳句的接受和汉俳的创作放在中国现代新诗形式史的脉络中加以认识。此外,董炳月还围绕松尾芭蕉代表性俳句的多种译法展开讨论,指出日本诗人土岐善麿的三行诗对日本乃至中国诗歌形式可能存在影响。青年学者颜淑兰回应了王众一在讲座中提到的日本近代著名俳人正冈子规在俳句革新运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指出其在1895年所写《俳谐大要》中强调“俳句是文学的一部分。文学是美术的一部分”,赋予了俳句作为现代西方观念影响下之“文学”的意义。她结合近年正冈子规俳句在国内的译介和接受,提出正冈的俳句革新在具有倡导“写实主义”“写生主义”这一面相的同时,其与挚友夏目漱石共同实践的“写生文”实则具有反写实主义的倾向。

饶望京表示,通过本场讲座,不仅加深了对俳句的认识,也更加认识到文化外宣、对外文化交流对深化文明互鉴的重要作用。

(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供稿)

相关推荐

TRPG盒子app免费下载
他们买球用的365叫什么

TRPG盒子app免费下载

06-28 👁️ 9096
海关总署:海关整体通关时效大幅提升
他们买球用的365叫什么

海关总署:海关整体通关时效大幅提升

07-22 👁️ 7154
倩碧轻透冰气垫bb霜好用吗?倩碧冰气垫bb怎么样?
和365一样好的平台有什么

倩碧轻透冰气垫bb霜好用吗?倩碧冰气垫bb怎么样?

07-16 👁️ 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