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怀着最后的希望写信给川督骆秉章,提出以一命换取数千将士的生命。骆秉章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指示前线将领唐友耕利用石达开的信件,以最小的代价彻底消灭这支孤军。6月13日,石达开带着亲信将领曾仕和等人以及五岁的儿子石定忠前往清军营地“投诚”,并被押送到成都。25日,石达开和黄再忠、曾仕和、曾锦谦等人被清军残忍处决。令石达开未曾想到的是,就在他前往清营投诚的当天晚上,原部队中的200多人以及两广的老战士2000余人全被清军围杀。另有数千名“新入伙”的太平军士兵和随军眷属被释放,送回故乡。
尽管石达开被凌迟处死,但当时清朝和太平天国方面的许多人对他的死存疑,认为被处死的可能是他的替身。随着怀疑声愈加增多,甚至亲自执行处决的四川巡抚骆秉章也不得不数次上奏朝廷,明确表示处死的确是石达开真身。这一切虽然有目击者在场,亲眼见证石达开被刽子手割下千刀而不发一言,但清军向来以虚报战功著称,令人不免心生疑虑。像1852年,湖南巡抚张亮基就曾在战报中声称在长沙的战斗中击毙了太平天国的渠魁石达开。
对于骆秉章的报告,曾国藩、沈葆桢等清朝能吏表示怀疑,并多次向骆秉章和唐友耕等人追问石达开的最终下落。曾国藩特别关注石达开的死,一直对其是否真正死亡存有疑虑,反复写信询问,显得无法释怀。
据传,石达开在征战四方时曾收养了几个干女儿,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韩宝英、石益阳、石筠照、石倚湘等。特别是韩宝英,她曾在一次危难中被石达开救过命,对石达开心怀感激,试图以身相许,但遭到拒绝后认石为义父。她对石达开崇拜有加,后来嫁给了一位与石达开长得极为相似的马姓青年。太平天国的野史中提到,当石达开陷入大渡河之围时,韩宝英的丈夫马生曾假扮石达开替死,而石达开趁乱逃脱。之后,传闻说石达开曾在一艘渡船上遗落了一把刻有“羽翼王制”字样的铁伞。然而,这些说法无从考证,完全是空穴来风。石达开作为一位智勇双全的领袖,怎么会在如此紧急的情形下带着如此显眼的标识物呢?
还有一则流言称,石达开察觉到干女儿韩宝英的密谋后,将装扮成自己的干女婿马生打昏,然后毅然走向清营“送死”。最终,石达开在成都被凌迟处死,而那个四处宣扬“太平天国革命”的却是马生假冒的石达开。这个离奇的故事显然没有任何历史依据,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到了清朝末期,许多四川的同盟会党、革命军和袍哥仍然借用石达开名义号召民众反清排满。距石达开去世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这些反清力量在时光的推移中,渐渐自称为石达开的后裔或余党,继续传承着他的精神。
到了北洋时期,军阀混战,一位出身土匪的川军团长石定武自称是石达开后裔。他曾派兵包围了云南大关的清军将领唐友耕后人家宅,强迫唐家交出保存的石达开遗物,并宣称是为了替祖先报仇。
在多次的战败、粮草匮乏、绝境四伏时,石达开曾写下诗句,刻在崖壁上,其中有两句:“大军乏食乞谁粜,纵死涐江定不降。”可最终,石达开还是在绝境中“投降”了,因而被一些人骂作“叛徒”。然而,也有一些崇拜他的人,坚信他并非真降,而是“诈降”,他们认为石达开绝不会轻易屈服。
石达开是否真的“诈降”,由于史书没有确凿证据,无法证实这一点。但他在写给骆秉章的信中表示,自己愿意为三军的生存牺牲一命,这显示了他一直秉持的忠诚和义气。他的目的虽未完全达成,但至少在当时被困的部队中,数千人的生命得到了保全。
如今,距离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已经有160多年,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许多人仍对石达开怀有深深的同情,甚至有言论称“如果没有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将一无是处”。个人认为,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诸王中唯一出类拔萃的人,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行政能力,都没有其他任何一位王公能与他相提并论。至今,石达开的纪念也不曾断绝,据说全国各地有五座以他命名的“翼王亭”,分别位于贵港、南宁、宜山、黄石和石棉等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