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标准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要有标准了,那么标准是个什么东西呢?上一节我们说到,要把利弊放到具体的讨论环境中,来进行运算,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最终的正负号,是什么东西的正负号?换句话说,我们如何来说明什么情况叫做正,什么情况叫做负?
标准就是这么个东西,它用来标识出正负分别是什么含义。
比如,熄灯制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ok,我们给出的标准是:此制度是否促进还是阻碍了大学生学习。此时,正=促进,负=阻碍。同样,我们还可以给出标准:此制度是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完善人格。此时,正=有利于,负=不利于。
看,这就是标准——给定正负判定规则!
三、标准怎么定
上一节中的例子,我举出了两个标准。实际上,你要是想举,可以举出无数个。比如,此制度是否有利于凤姐找到另一半。此时,正=有利于,负=不利于。
当然,你肯定会问:啊喂,这两个有毛关系?
的确,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两个是正交的···但是,这也是一个标准,只是,这个标准不合适!
之所以举这个极端的例子,是想说明:标准不是唯一的。
你可以把利弊带来的各种影响(甚至于利弊完全无关的事情),作为标准,只要它能判定正负。
三·一、 相关性:合适的标准
一个标准能否成为合适的标准,在于它与利弊的相关性。凤姐这个标准不是合适的标准,因为它与此题中的利弊无关。当我们讲一件事,一个行为,一个政策的利弊时,我们通常是指,它的发生,它的执行,会造成一定的后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后果的正负关系,来判定利弊。这就是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性的好坏,取决于两点:影响力和完备性。
1.影响力:辩题讨论对象,对其产生结果的作用,应尽量大;
2.完备性:辩题讨论对象产生的结果,应尽量多地体现在正负判定中。
比如,上述辩题,如果标准为:此制度是否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影响力太小!不是合适的标准。
又比如,上述辩题,如果标准为:此制度是否能解决睡觉时间不一的寝室矛盾。这就是不完备!不是合适的标准。
三·二、价值取向:更优秀的标准
在标准的选择中,满足相关性,并不算难,难的是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去看待这个结果(即用于判定正负的眼光)。关于这一点,永远绕不开老黄的大学生创业···是的,从相关性来看,双方的标准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对于创业的结果,你是用“得失”来衡量正负,还是用“得失带来的价值(此处非价值观的意思)”来衡量正负。对于结果,双方没有本质的矛盾,但是双方标准的区别就在于判定正负时,使用的价值取向。想要自己的标准更高一筹,就得让正负关系的判定方法,比对手眼光更长,胸怀更大···再说下去就是鸡汤了。
三·三、避免恶心的标准
1.必须满足相关性。小事的结果就是小事,不要总想着往人类啊,社会啊,宇宙啊上面去靠,一旦你的标准不满足相关性,特别是影响力这一点,就会显得特别假大空。一般,不会有完备性问题,如果有···请加强队伍的基础能力训练。
2.不要搞出多元标准。为什么要有标准?一开始就说了,把二元判定简化为一元判定。如果你的标准搞出什么:“是否既x,又y”,这不还是二元判定吗!!那你还要标准干啥!比赛的时候,作为确定的某一方,你当然可以说,xy都是正的,所以结果为正。可是什么叫标准!你好歹得假装你的标准是中立的吧?如果你的标准中,x为正,y为负你怎么判定?还是得再简化!所以你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充分条件而已!这样的所谓标准,完全就是没有明白标准是用来干啥的辩手搞出来的垃圾!
四、标准不一致时,如何打?
记住,标准不一致是表象,它的本质依然逃不开辩题可辩性的三种情况:定义,价值,模型。请仔细聆听对方的标准,找出真正的争议点,然后使用上面三种区别应采用的手段来打。不要野蛮地说一句“您方标准不对”就完事了。到底是它的定义有问题导致标准不对,还是建立的论证模型有问题,或者像创业那一场一样就是价值太low了?请说清楚!
总结一下:
标准是用来做正负判定的。
标准必须满足相关性。
不要搞多元标准。
标准是表象,内在依然是辩题可辩性的三种分歧。
—END—
文章转自章孜学长的知乎问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
责编:一颗
审核:平台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